自編講義:謝天

2015050617:11
 
活動一:課文 Q&A
 
活動二:結構表與心智圖練習
 
 

活動三:映襯修辭 ( 在語文中,把不同的,特別是相反的觀念或事實,對列起來,兩相比較使其意義明顯,叫做「映襯」)
(  ) 1.     祖父每年在風裡雨裡的咬牙,祖母每年在茶裡飯裡的自苦。
(  ) 2.     他是一個可愛的敵人。
(  ) 3.     仗義半從屠狗輩,負心多是讀書人。
(  ) 4.     盼望著!盼望著!東風來了,春天的腳步近了。
(  ) 5.     蟬噪林逾靜,鳥鳴山更幽。
(  ) 6.     只因這是生命中/最沉重/也是最甜蜜的負荷
(  ) 7.     我們是一列憂愁而又快樂的樹。
(  ) 8.     好鳥枝頭亦朋友,落花水面皆文章。
(  ) 9.    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。
(  )10.     創業的人都會自然而然的想到上天,而敗家的人卻無時不想到自己。

活動四:名言佳句:在本課中,陳之藩體悟到「功成不居」的道理,所以要「謝天」。下列哪些名言與「感謝」、「感恩」有關?有關的請在( )中畫○,無關的畫╳
(   ) 1.      吃水不忘挖井人。
(   ) 2.      脾氣與嘴巴不好,就算心地再好,也不算好人。
(   ) 3.      瓜有藤,樹有根,最深慈母恩。
(   ) 4.      對物要珍惜,對事要盡心,對人要感恩。
(   ) 5.      勤勉是幸運的右手,節儉是幸運的左手。
(   ) 6.      得之於人者太多,出之於己者太少。
(   ) 7.      要怎麼收穫,先那麼栽。
(   ) 8.      人生的光榮,不在永不失敗,而在於能夠屢仆屢起。
(   ) 9.      食人一口,報人一斗。
(   )10.      快樂與滿足的祕訣,就在全心全意投注於現在的每一分,每一秒上。
 
活動五:考考成語。
      筌         橋         狗         典         恩         弓
01.數(       )忘祖:敘述過去禮制歷史時,卻忘掉祖先原有的職掌。比喻忘本。
02.過河拆(       ):比喻不念舊情,忘恩負義。
03.兔死(       )烹:比喻事成之後,出過力的人即遭到殺戮或見棄的命運。多指統治者殺戮功臣而言。
04.鳥盡(       )藏:比喻天下平定之後便遺棄功臣。
05.忘(       )負義:受人恩惠而不知報答,反而做出對不起恩人的事情。
06.得魚忘(       ):比喻人在成功後就忘本背恩。
       節         海         嘆         奇        洋          妙
07.望(       )興嘆:比喻因眼界大開而驚奇讚嘆或因能力不及而感到無可奈何。
08. (      )為觀止:形容事物極好,令人讚嘆不已。
09.嘖嘖稱(       ):咂嘴作聲,表示驚奇、讚嘆。
10.擊(       )稱賞:欣賞音樂時,因讚賞而隨著樂曲的節奏打拍子。後多用於指對詩文創作或藝術表演的讚嘆稱賞。
 
活動四:感恩的故事
1、結草銜環
「結草銜環」是由「結草」及「銜環」二語組合而成。
  「結草」一語出自《左傳.宣公十五年》。春秋時代晉國的魏顆在父親魏武子死後,遵從父親神智清醒時的交代,將父親的寵妾改嫁,而非殉葬。及後秦桓公攻打晉國時,相傳魏顆之所以能打勝仗,是因為戰場上有個老人在秦軍必經之處將草打結,絆倒了秦國的大力士杜回,助晉軍獲得勝利。夜晚魏顆夢見老人自稱是寵妾的父親,在戰場上將草打結,就是為了報答魏顆救了他女兒性命的恩情。
  「銜環」一語則是出自南朝 梁 吳均《續齊諧記》。內容記載楊寶九歲時,在華陰山發現鴟梟攻擊一隻黃雀,致黃雀受傷墜落在樹下,全身爬滿螻蟻,楊寶將黃雀帶回家救治,直至傷癒飛走。夜裡楊寶夢見一個黃衣童子,說他是西王母的使者,為了感謝楊寶救命之恩,銜來四只白玉環送給他,希望楊寶的後世子孫品德清白如玉,居最高官位。
  而「結草銜環」又有「生當銜環,死當結草」的說法,認為「銜環」是活著報恩,「結草」是指死後報恩。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「結草銜環」,用來比喻生前受恩死後圖報。
2、介之推不言祿
  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為了避禍,在外流亡十九年,歷經艱難險阻,介之推乃隨行賢士之一。重耳最終返回晉國即位,成為日後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。文公即位後,一一封賞隨從,而介之推認為文公的成功完全出於天意,不願受封,便帶著母親隱居綿山。晉文公知道後,雖親至綿山尋找,但介之推仍避不見面,於是文公下令焚山,企圖逼出介之推,不料他堅不下山,最終母子二人抱在一棵柳樹上死去。晉文公十分後悔,便規定每年此時不得生火,只吃冷粥乾餅,以紀念介之推,相傳此即為「寒食節」的由來。晉文公又取燒焦的柳木做了一雙木屐,每天望著它嘆道:「悲乎足下。」據說,「足下」成為古代下級對上級或同輩之間相稱的敬辭,亦源於此。
3、漆身吞炭
晉畢陽之孫豫讓,始事范中行氏而不說,去而就知伯,知伯寵之。及三晉分知氏,趙襄子最怨知伯,而將其頭以為飲器。豫讓遁逃山中,曰:「嗟乎!士為知己者死,女為悅己者容。吾其報知氏之讎矣。」
乃變姓名,為刑人,入宮塗廁,欲以刺襄子。襄子如廁,心動,執問塗者,則豫讓也。刃其扞,曰:「欲為知伯報讎!」左右欲殺之。趙襄子曰:「彼義士也,吾謹避之耳。且知伯已死,無後,而其臣至為報讎,此天下之賢人也。」卒釋之。
豫讓又漆身為厲,滅鬚去眉,自刑以變其容,為乞人而往乞,其妻不識,曰:「狀貌不似吾夫,其音何類吾夫之甚也。」又吞炭為啞,變其音。……居頃之,襄子當出,豫讓伏所當過橋下。襄子至橋而馬驚。襄子曰:「此必豫讓也。」使人問之,果豫讓。於是趙襄子面數豫讓曰:「子不嘗事范中行氏乎?知伯滅范中行氏,而子不為報讎,反委質事知伯。知伯已死,子獨何為報讎之深也?」豫讓曰:「臣事范中行氏,范中行氏以眾人遇臣,臣故眾人人報之;知伯以國士遇臣,臣故國士報之。」
襄子乃喟然歎泣曰:「嗟乎,豫子!豫子之為知伯,名既成矣,寡人舍子,亦以足矣。子自為計,寡人不舍子。」使兵環之。
豫讓曰:「臣聞明主不掩人之義,忠臣不愛死以成名。君前已寬舍臣,天下莫不稱君之賢。今日之事,臣故伏誅,然願請君之衣而擊之,雖死不恨。非所望也,敢布腹心。」於是襄子義之,乃使使者持衣與豫讓。豫讓拔劍三躍,呼天擊之曰:「而可以報知伯矣。」遂伏劍而死。死之日,趙國之士聞之,皆為涕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