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編講義:吃冰的滋味

2015051317:14
第十二課       吃冰的滋味──古蒙仁      總積分:
 



活動一:課文 Q&A

活動二:認識報導文學 (鄭明娳)
  報導文學,原稱報告文學(Reportage),是以力求客觀的報導性文字,針對特定時空下的歷史問題、社會結構,乃至人種與生態環境的發展、變異、衝突的過程,蒐集與體驗各種見聞與紙上資料,而加以記錄報導的散文體裁,而執筆報導文學的散文作者,也可稱為「報告者」。報導文學所報導的客體必須綜合了「文學的真實」與「歷史的真實」。所謂「文學的真實」就是透過報告者的心靈提出的詮釋與批判所構成的價值體系,「歷史的真實」則是報告者所掌握的資料與個人體驗的真實性。因為報導文學的本質必須兼容這兩種「真實」,失去「文學的真實」,它便淪為純粹的報導,失去「歷史的真實」,則缺乏客觀的特性。為了兼顧兩者,不僅僅在於主題和資料雙方面的信實度,報告者也必須將報導語言和文學語言加以平衡、融匯。換言之,報導文學作品有其特殊的語構規則,有別於其他類型化的散文體裁,必須以客觀而不失文學趣味的語言來進行陳述。
  報導文學和遊記、傳記有相當密切的關係,旅行式的報導文學和遊記最大的區別,在於報導文學必須縝密的蒐集、分析報告者所見所聞的各項客觀資料,而遊記著重在個人主觀的印象和感受;傳記可以說是報導文學一種極端的表現,傳記作者將自己對於傳記人物所有主、客觀的資料蒐集、彙編為文,其目的在於凸顯個別人物的人生形象、報導其生命的完整過程,因此遊記可說是極端主觀化的旅行報導文學,而傳記則是以個別人物為報導焦點的人物報導文學。
  如果自報告者參與報導客體的狀況來看,報導文學可以畫分為兩類,即直接經驗的報導文學與間接經驗的報導文學,前者可稱之為經驗式報導文學,後者可稱之為考證式報導文學,兩者都需透過客觀資料的剪裁處理和佐證,但直接經驗的報導文學,加入了報告者切身的經驗;而間接經驗的報導文學。其報導的事物並沒有報告人直接的經驗參與,報告人處於彙整資料及查訪考證的立場。在這種意義下,田野考察報告、口述文學與通訊稿的彙編也都可以歸納入報導文學的範疇。

活動三:   「俄頃」一詞,是指很短的時間。下列詞語,哪一些也是指很短的時間,請將正確答案圈選出來。

 
詞 語 片刻  立刻  頃刻  須臾  須待  轉瞬  轉眼  瞬息  良久
彈指  彈冠  剎那  霎時  少間  少頃  少焉  旋踵  俄延
 
活動四:與「冰」有關的成語、諺語
1.如(      )薄冰:好像走在薄冰上。比喻處事極為謹慎小心。
2.冰肌(      )骨:形容美人的體膚潔白晶瑩。或形容花朵秀雅耐寒。
3.冰(      )聰明:比喻非常聰明。
4.虎尾(      )冰:踏到老虎的尾巴,走在春天的薄冰上。比喻處於極端危險的環境。
5. (      )若冰霜:形容態度極為冷淡。
6.冰消(      )解:比喻崩潰、分裂或失敗、離散。
7.冰(      )一角:嚴重的問題呈現在表面的一小部分。
8.冰炭不同爐:比喻對立的雙方無法調和或不能相容。
9.夏(      )不可語冰:夏天的蟲入秋就死了,不能與之談論冰雪的事情。比喻人見識短淺,不能與之談大道理。
10.冰凍(      )尺,非一日之寒:絕不可能在一天之內,就結成三尺厚的冰層。比喻事況的造成是日積月累,逐漸形成的。
活動五:   摹寫修辭
甲、視覺  乙、聽覺  丙、嗅覺  丁、觸覺  戊、味覺
(   ) 1.      烤地瓜出爐了,我迫不及待伸手去拿,地瓜燙得拿都拿不住。
(   ) 2.      剛沖泡好的玫瑰花茶散發出一股淡雅的清香。
(   ) 3.      爺爺壽宴上五顏六色的菜肴令我食指大動。
(   ) 4.      這道菜不會太甜也不會太鹹,吃起來相當爽口。
(   ) 5.      只有綠色的小河還醒著,低聲地歌唱著溜過彎彎的小橋。
(   ) 6.      那黑雲邊上鑲著白雲,漸漸散去,透出一派日光來,照耀得滿湖通紅。
(   ) 7.      我喜歡讓清涼的泉水從張開的指間流過。
(   ) 8.      小販手上還持有鈴鐺,一路騎來,串串鈴鐺聲響徹街頭巷尾。
(   ) 9.      我駐足凝望著碧藍如玉的湖水和低斜低斜的梅花。
(   )10.      我感受到玫瑰花瓣如那天鵝絨般柔軟光滑的觸感。
活動六:   作家一二事
1、古蒙仁曾在一次演講中,說出了他的筆名由來。他說:在大學時,因為同學間喜歡詢問他人籍貫,當一些人說出奇怪的地名時,常易引人注意,他便與同學開玩笑,說自己是「蒙古人」。後來,就以「古蒙仁」作為他的筆名。
2.古蒙仁以三十三歲的老學生年齡到美國留學,為了學好英文,他大膽的住進全吃素食、只住洋人的「合作學舍」。生活中就屬吃的菜色最不習慣,在飽受洋人洋伙食的摧殘後,他索性捲起袖子,自告奮勇分擔烹飪的工作。在臺灣不曾下廚的他竟然以番茄炒蛋、番茄炒豆腐、炒青椒、炒茄子、青菜豆腐蛋花湯等,澈底征服洋人的胃,讓他們吃得盤底朝天。每次輪到他做飯時,大夥即使再忙都要趕回來吃,甚至還呼朋引伴齊來「開中國葷」。
3.古蒙仁的父親對他日後成為作家,有一重大影響。自從父親送他日記本開始,寫日記成為他每天的工作,在父親的日記裡他看到自己的出生、成長,生命中重要的片段都藉由父親的日記保留下來,聯繫著兩代的感情,年幼的他受此感動與震撼,體認到文字無窮的魅力。他自己為數眾多的日記本,也是留給孩子最大的財富。
4、他認為:「一個較聰明的作家,在決定他選取的題材時,一定會找他熟悉的、有感情的對象去寫。」所以年輕時敘寫的題材和對象都局限在校園裡。直到當兵後,對於身處的環境和生命的看法變。他說:「在我接觸了愈多,看了愈廣之後,當然不可能再回過頭去寫學校的那一套,而必須突破這層藩籬,去開拓新的創作世界了。在題材上如此,而帶著批判精神的寫實風格也是如此,我覺得寫實的路線,更可以表明我的態度和立場,我認為這種轉變是自然而正確的。」